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通化发展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
过去一年里,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抗疫情、促发展、保稳定,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回眸2021年,全市上下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丰硕、振兴发展舆论环境持续优化、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积极发展态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克难奋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理论武装持续深化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br />
一年来,我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扎实开展。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推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带动普通群众,有力增强了干部群众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基层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组建宣讲团开展党史宣讲和“七讲七进”宣讲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累计开展宣讲4000余场,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研究阐释不断深化。紧紧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等重大主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对策性研究,《新时代通化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提升路径研究》等3个课题在省社科院立项,《新时代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助力通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研究》在省智库基金项目中立项。
从干部到群众、从课堂到田间,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精髓正走深、走实、走心。
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丰硕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br />
一年来,我市全力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教教育,全面展示党的丰功伟绩。
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高效推进。成立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4个专项工作组、8个巡回指导组,确立“1+5”实施方案体系,不断压实工作职责,提升工作质效。充分利用全市丰富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学习培训、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直媒体先后20余次报道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经验。中央第二指导组、省委第五巡回指导组对我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建党100周年庆?;疃瘴ê?。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城市,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快闪活动。全市上下举办主题党团日、红色教育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主题交响音乐会、党政机关合唱汇演、书画精品展等系列主题文化文艺活动,积极营造“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的浓厚氛围。
振兴发展舆论环境持续优化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br />
一年来,我市聚焦项目建设、民生改善、冰雪产业等重大部署,在中省直媒体和重点商业网站累计发稿6700余篇,形成良好的声势和效果。
人民日报点赞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新华社全英文报道通化冰雪产业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文频道全面介绍通化冰雪文化、冰雪资源、冰雪人才,新华社关于我市冰雪产业稿件累计阅读超过2000万人次。面对突发输入性疫情,连续召开30场新闻发布会,及时主动发声,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防止谣言传播?!冻鲎獬倒怀德啡ㄖ啡胛е泄挛沤?;《双拥文艺晚会》入围中国电视星光奖。通化广播电视台在中央广播电台发稿量连续6年保持全国地级台"十强"、在省电台连续7年排位市(州)第一名,在省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栏目连续3年排位市(州)第一名。
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积极发展态势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一年来,我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等工作扎实推进。
精神文明创建成绩优异。集安市、通化县以及21个单位、14个村镇、2个家庭和1所学校分别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称号,通化市在近两届全国精神文明表彰的6个领域中实现"大满贯"。
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加大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指导力度,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54个,志愿者38427人,开展网上指导92次,上门辅导4次,服务活动1248次,服务时长4.2万小时。
好人典型评选再上新台阶。徐振明是我市第一位、我省第九位"全国道德模范",钟敬英获提名奖。我市2人获评"中国好人",2个集体和1名志愿者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一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用文艺作品回应时代召唤。深入挖掘通化红色历史文化,创作完成大型话剧《守望》、情景剧《不朽的旗帜--杨靖宇最后的五天五夜》等文艺精品???百年风华"文艺作品原创、文学征文、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油画《守望》被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展陈、收藏,石雕《参娃壶》入围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类作品。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旅游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品牌塑造、旅游重大项目带动等十大工程,总投资约3.8亿元的佟佳江旅游度假区投入使用,总投资100亿元的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启动,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送文化下基层""文化惠民进景点""送文化进军营"等活动200余场,线上线下服务百姓270余万人次。培育免费开放品牌24个,全年免费开放服务时长29.7万小时,全年免费开放服务人次69.3万人次。柳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4个单位荣获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
冰雪通化品牌效应积厚成势。以打造吉林省"冰雪新地标"、冰雪产业第三极为目标,先后承办第六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2022北京冬奥火炬展示、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等重大冰雪盛会和赛事活动,全力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万峰滑雪场自建成运营以来,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3万人次,实现收入6200万元,成为拉动消费升级、激发文化创造的冰雪新地标;高山滑雪、冬季两项滑雪等场地列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备训场地。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
踏上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加快实现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